當第十二屆深圳手語歌公益音樂會的籌備暖流跨越深港,香港聾人協會正以兩首風格迥異的曲目,為這場“指尖躍動灣區”的盛會注入獨特活力。作為深耕聽障群體服務的公益機構,這裡始終以“讓無聲世界綻放光彩”為初心,陪伴聽障人士在溝通、成長與社會參與的道路上穩步前行——從日常的手語培訓到多元的藝術實踐,協會為成員搭建起一個個展現自我的平臺,讓每一份熱愛都能找到表達的出口。
協會的表演隊伍,是一群平均年齡60歲左右的銀髮女性。儘管聽力的障礙讓她們與聲音世界隔著一層薄紗,但對藝術的嚮往從未褪色。此次為音樂會準備的兩首曲目,既藏著活力,也含著溫情:一首是動感的《不羈的風》爵士舞,用俐落的手勢與肢體展現“不服老”的灑脫;另一首是溫情的《分分鐘需要你》,以柔和的手語傳遞對生活的眷戀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協會自有手語老師與舞蹈老師的長期陪伴下,“快樂表演”早已成為隊伍的核心準則——老師們深知成員們的身體與感知特點,始終堅持不疊加高難度動作、不增加排練壓力,讓大家在熟悉的節奏裡,用最自在的狀態詮釋熱愛。
7月30日,隨項目組初次到訪的梁兵老師,在瞭解到隊伍的排練理念後,當即表示認同。 他的參與更像一場溫暖的“錦上添花”——在不打破現有節奏的前提下,從手勢的情感張力、舞臺的自然呈現等細節給予建議,讓這支銀髮隊伍在舒適中更添自信。
隊伍的每一步成長,都離不開鄧姑娘的全程護航。作為協會接待與教學的核心力量,她不僅日復一日為成員們開展手語教學,更時刻充當著隊伍與舞蹈老師之間的“橋樑”——用手語轉述雙方的想法,協調排練細節,讓每一個建議都能被清晰理解、順暢落地。
協會會長也親自參與了此次接待。我們一踏入協會,她便笑著迎上來,眼裡滿是熱情的光。見大家冒著暑氣趕來,她連忙用手語比劃著示意大家先坐下休息,又轉身吩咐工作人員端來飲品,還不時抬手,為我們遞上紙巾擦去額角的汗,一舉一動都透著真切的關懷。雖沒有太多言語表達,但那份忙前忙後的周到與笑意裡的熱忱,早已勝過千言萬語。直到活動尾聲的採訪環節,會長才借著交流的契機,用手語配合著簡單的口語,細細分享了更多感受。
值得一提的是,負責此次拍攝與剪輯的自媒體達人陳家興,憑藉熟練的粵語,在鏡頭之外與香港殘疾朋友們自如交流。無論是捕捉排練時的細節,還是傾聽他們對表演的期待,他都能快速理解對方的心聲,用更貼合的視角記錄下每一個真摯瞬間,讓影像裡的溫暖更添一份細膩與共鳴。
在《華夏時報》記者胡老師的專訪鏡頭前,會長與鄧姑娘先後用手語分享心聲。鄧姑娘一邊說著,一邊自然地配合著手語動作,語氣裡滿是欣慰:“姐姐們雖然年紀稍長,也有聽力上的小挑戰,但為了這兩首歌的呈現,她們可投入了!既要把手語的情感傳到位,又要跟上舞蹈的節奏,中間還要麻利地完成換裝,每一步都在用心琢磨呢。我們不貪求動作多複雜,就盼著她們在臺上盡情舒展,把這份投入和快樂全展現出來 —— 能享受這個過程,就是最棒的啦!”
專訪尾聲,會長用手語鄭重致意:“感謝深圳朋友的到來。” 她接著比劃著真摯的祝福:“願深港殘障群體的交流越來越緊密,9月的公益音樂會圓滿成功!也祝大家身體健康,萬事順意!” 指尖起落間,既是對盛會的期待,更是對兩地同心的深情注解。
這場溫暖的相聚,離不開《華夏時報》的全程關注與媒體呈現,讓無聲的堅守被更多人看見;更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時代機遇,讓深港兩地的公益力量得以跨越地域,在理解與包容中並肩前行。而兩座城市骨子裡的包容與開放,為殘健融合搭建了廣闊舞臺,讓每一份熱愛都能找到綻放的空間。最動人的,莫過於無數像梁兵老師、陳家興、鄧姑娘這樣心懷熱忱的人們 —— 他們用專業、用真誠、用堅持,共同築起手語歌會的每一個瞬間,讓愛與希望在指尖流轉、在心底紮根。
當《不羈的風》的動感與《分分鐘需要你》的溫情在舞臺上相繼綻放,當銀髮身影在換裝的間隙笑意盈盈,這支隊伍的表演早已超越了“節目”的定義——這是無聲世界裡的生命力,是深港公益交融的溫暖見證,更讓我們對9月的舞臺充滿無限期待。
億嘉國際基金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
YiJi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
豁免缴税的慈善團體: 91/15744
Tax-Exempt Charities:91/15744